制造企业面缺芯料涨阶段,怎么应对?

浏览次数:日期:2022-07-01 16:07:40

在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以后,世界局势大幅度改变,几乎全球各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极为严重的当属美国、印度、非洲国家,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国,在人权自由的这一条件下,使美国民众与美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阻碍并受到严重冲击。印度也在疫情的大规模下,使印度国内民众信奉神论对疫情的无知导致不科学防疫,造成严重的感染,致使经济受到严重损失!非洲与印度同样如此对待疫情。在这种疫情病态的环境下,几乎全球的企业停工停产。这也是第一波震荡。

  而当中国科学防疫并得到有效控制时,中国的企业逐渐复工复产,这时,美国等部分国家正是疫情高峰期,并受到严重的冲击,美国甚至不惜印制美元钞票缓解疫情带来的损失,而实际上这对于美元贬值无疑是致命的,不过美国也是另有目的,美国的债权也是全球比较大的,这样做也是在刺激全球经济,导致全球经济震荡不堪。美国自从2018年控制孟晚舟事件,就已经在对中国进行打压制裁中国经济及中国的发展,但是这最终还是没能得逞,2021年9月底孟晚舟被释放回国。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始终没有停滞过,而这致使中国猛力出击芯片领域,华为麒麟芯片已逐渐在全球推广使用。这是第二波震荡,经济危机。

   美国经过各种打压都无法得到效应,202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又借机疫情影响,策划了原材料出口的价格控制,对部分重要的原材料涨价出口,这实际上与2018年对中国提高出口关税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是明面上没有明确增加关税,因为中国同样采取了对美国部分进口中国商品增加关税抗衡,所以关税事件在2019年中旬停止。而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就发表了中国威胁论,从而从各种途径和手段来抑制中国的发展。但如今的中国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任由外国欺凌,中国有力反抗,并一定要反抗。由此,目前的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很多产品与产出比受到不同程度的失衡,这实际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因为中国不仅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了生产产能,而且中国也是世界制造大国,很多商品很多高科技产业都在中国可以生成加工制造,这不但可以加大中国企业的订单,更是增长了中国经济的高速上升。而美国看着中国源源不断的订单并让中国经济迅猛增长,非常气恼,所以更加变本加厉地打压中国。这是第三波震荡,原材料价格上涨。

   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初期,确实是因为疫情导致全球很多工厂停工停产导致产能跟不上,如果急需供货,并需挽回疫情的损失,全球各大企业都纷纷有在涨价的趋势,但是涨幅并不是太高。而美国政府的霸凌主义本质,加上对有对他美国威胁的国家都要打压下去,才能稳定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国打压别国并不稀奇,但美国目睹了中国的崛起,非常担心中国会撼动美国地位,所以不断的打压中国。从而用各种途径和手段阻碍中国的发展。

   芯片作为全球很多产品及各种高科技,是非常重要的元器件,芯片的制造本身就很复杂,而且芯片上的很多原材料掌控在美国手上,比如晶圆、硅片等,但这不是美国直接操控导致芯片紧缺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产能的影响,因为芯片的制作时间非常长,而且检测测试时间也很长,更主要的是它的制作流程很复杂。从制作到封装再到测试需经过很长的时间和很多工序才能生成出合格的芯片。而全球能生产高端芯片的没有几家,而且高端芯片蚀刻技术主要来自荷兰,生产芯片的最关键的是光刻机,而光刻机被称为光学工艺之花,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微芯片的重要设备,它的制造非常困难,全球只有少数几家能制造,而一台光刻机售价达到70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芯片zui大的短板,也是很多国家生产芯片的短板。在45纳米以下的光刻机中,荷兰ASML占市场的80%以上,而且是目前能达到7纳米精度光刻机的供货商,全球知名的芯片制造厂商,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SK海力士、联电、格芯、中芯国际、华虹宏利、华力微等等,都是荷兰ASML的客户。

  虽然荷兰ASML是荷兰的,但是他的背景有着欧洲和美国的力量。很多关键技术由欧洲和美国提供,比如德国的先进机械工艺和世界级的蔡司镜头,加上美国的先进光源,这样让ASML的技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甚至无人能敌的地步。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抑制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所以美国禁止出售ASML光刻机给中国,不过这在2018年荷兰ASML又同意出售光刻机给中国,原因是因为中国在光刻机部分重要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有就是中国在考察荷兰时给荷兰ASML带去了很大的订单。虽然如此,但中国芯片技术相比高端技术还是相差较远。

   而芯片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的复杂及检测技术难度高的时间局限上,产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正常平稳的供货,这是芯片短缺之一,其二是在2021年年初不久,中国部分企业听说芯片紧缺后,很大部分企业都在囤货,甚至在炒作芯片价格,导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紧缺芯片,尤其是中国的电源行业、智能制造行业,而全球的汽车芯片尤为严重!大众、丰田、本田、马自达、奥迪、宝马、奔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芯潮。尤其是前三者(大众、丰田、本田)芯片紧缺更为严重,导致部分工厂减产停产。在2021年年初春季就有行业相关专业人士指出,芯片短缺时间会延长到2022年年底或2023年春季。这也是第三波震荡,芯片紧缺。

   而在中国,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很多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中国企业相互恶性竞争,不仅如此,中国企业就算拿到了外国订单,由于原材料的上涨,在商品出口时或者在出售产品时,利润仍然微薄,甚至还有亏本的订单在运转,但是对于出口或者出售又不能随意涨价,出口涨价,国际上会认为中国借着疫情和产能来欺压国际商家,扰乱和违背WTO秩序及发展。对于国内出售,企业也不敢随意涨价,涨价会丢失订单,也会让企业陷入运转困难的境地,所以没办法,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只能硬着头皮接订单运转企业。而另一边,中国的煤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国本身有自己的煤矿资源,但由于煤矿资源始终不能枯竭,从而中国也进口煤来火力发电,毕竟进口煤价格上也不是很贵,而且保留了中国煤矿资源不被枯竭,但由于进口的煤基本会受美国的控制,所以煤价上涨,也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一种手段,而这对中国经济也会受到损失,对中国商贸也造成不良环境,所以中国政府出面,调控企业运转模式,拉闸限电由此展开。

   而拉闸限电并非真正的断电,而是利用断电控制企业生产,控制产能,粉碎美国的阴谋。同时,也加快促进了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限电时,不对居民用电受限,居民用电正常使用,只是限制大型耗电区域企业,如珠三角的东莞、惠州、深圳等地,东北的沈阳、辽宁等地。不过国家近日也通告了,明年开始将重新调控拉闸限电,严禁一刀切不作为的相关部门,这也是针对此次拉闸限电时东北对居民用电的限制。这是第四波震荡,拉闸限电。

  面对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惊涛骇浪,各制造生产企业,该如何抉择?怎么应对呢?

  首先,企业不要盲目扩张和扩大生产面积,需要巩固和稳定目前企业所有的局势。可以适当的减小或扩大,但不能盲目的扩大尤其是扩大大面积的产能。

   然后,要稳定企业现有的产能及人员,不要肆意裁减现有员工,必要时可适当招聘员工,也要阻劝现有员工离职,稳定才是zui佳的局势。

   zui后,要提高效率,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自动化或人工智能化设备,提高产能,合理配置资源。

   因为,这目前面临的是阶段性的困难,等到全球疫情稳定,各原材料价格稳定,芯片供货正常时,这将是反弹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